• <dd id="qomhi"><legend id="qomhi"></legend></dd>
  • <menuitem id="qomhi"></menuitem>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專題報道>法治宣傳教育 >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

    作者: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7年05月09日 點擊數(shù):2,671 字號:【
    對嫌疑人員進行盤問、檢查、傳喚,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紋、虹膜圖像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和血液、尿液、脫落細胞等生物樣本,并留存其簽名。

    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可以通知了解有關情況的人員到公安機關或者其他地點接受詢問。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相關信息和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

    第五十二條 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查詢嫌疑人員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查封、扣押、凍結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情況復雜的,可以經上一級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延長一個月。

    第五十三條 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根據(jù)其危險程度,責令恐怖活動嫌疑人員遵守下列一項或者多項約束措施:

    (一)未經公安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指定的處所;

    (二)不得參加大型群眾性活動或者從事特定的活動;

    (三)未經公安機關批準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進入特定的場所;

    (四)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五)定期向公安機關報告活動情況;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公安機關保存。

    公安機關可以采取電子監(jiān)控、不定期檢查等方式對其遵守約束措施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

    采取前兩款規(guī)定的約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不需要繼續(xù)采取約束措施的,應當及時解除。

    第五十四條 公安機關經調查,發(fā)現(xiàn)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立案偵查。本章規(guī)定的有關期限屆滿,公安機關未立案偵查的,應當解除有關措施。

    第六章 應對處置

    第五十五條 國家建立健全恐怖事件應對處置預案體系。

    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針對恐怖事件的規(guī)律、特點和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分級、分類制定國家應對處置預案,具體規(guī)定恐怖事件應對處置的組織指揮體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范、應對處置程序以及事后社會秩序恢復等內容。

    有關部門、地方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制定相應的應對處置預案。

    第五十六條 應對處置恐怖事件,各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成立由有關部門參加的指揮機構,實行指揮長負責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負責人可以擔任指揮長,也可以確定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其他成員單位負責人擔任指揮長。

    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發(fā)生的恐怖事件或者特別重大恐怖事件的應對處置,由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負責指揮;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發(fā)生的涉及多個行政區(qū)域的恐怖事件或者重大恐怖事件的應對處置,由省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負責指揮。

    第五十七條 恐怖事件發(fā)生后,發(fā)生地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立即啟動恐怖事件應對處置預案,確定指揮長。有關部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織,按照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和指揮長的統(tǒng)一領導、指揮,協(xié)同開展打擊、控制、救援、救護等現(xiàn)場應對處置工作。

    上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可以對應對處置工作進行指導,必要時調動有關反恐怖主義力量進行支援。

    需要進入緊急狀態(tài)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國務院依照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決定。

    第五十八條 發(fā)現(xiàn)恐怖事件或者疑似恐怖事件后,公安機關應當立即進行處置,并向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報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發(fā)現(xiàn)正在實施恐怖活動的,應當立即予以控制并將案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

    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尚未確定指揮長的,由在場處置的公安機關職級最高的人員擔任現(xiàn)場指揮員。公安機關未能到達現(xiàn)場的,由在場處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或者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職級最高的人員擔任現(xiàn)場指揮員?,F(xiàn)場應對處置人員無論是否屬于同一單位、系統(tǒng),均應當服從現(xiàn)場指揮員的指揮。

    指揮長確定后,現(xiàn)場指揮員應當向其請示、報告工作或者有關情況。

    第五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境外的機構、人員、重要設施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恐怖襲擊的,國務院外交、公安、國家安全、商務、金融、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旅游、交通運輸?shù)戎鞴懿块T應當及時啟動應對處置預案。國務院外交部門應當協(xié)調有關國家采取相應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境外的機構、人員、重要設施遭受嚴重恐怖襲擊后,經與有關國家協(xié)商同意,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可以組織外交、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派出工作人員赴境外開展應對處置工作。

    第六十條 應對處置恐怖事件,應當優(yōu)先保護直接受到恐怖活動危害、威脅人員的人身安全。

    第六十一條 恐怖事件發(fā)生后,負責應對處置的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可以決定由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對處置措施:

    (一)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封鎖現(xiàn)場和周邊道路,查驗現(xiàn)場人員的身份證件,在有關場所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

    (三)在特定區(qū)域內實施空域、海(水)域管制,對特定區(qū)域內的交通運輸工具進行檢查;

    (四)在特定區(qū)域內實施互聯(lián)網(wǎng)、無線電、通訊管制;

    (五)在特定區(qū)域內或者針對特定人員實施出境入境管制;

    (六)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者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

    (七)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電信、互聯(lián)網(wǎng)、廣播電視、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

    (八)組織志愿人員參加反恐怖主義救援工作,要求具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九)其他必要的應對處置措施。

    采取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規(guī)定的應對處置措施,由省級以上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決定或者批準;采取前款第六項規(guī)定的應對處置措施,由設區(qū)的市級以上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決定。應對處置措施應當明確適用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并向社會公布。

    第六十二條 人民警察、人民武裝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備、攜帶武器的應對處置人員,對在現(xiàn)場持槍支、刀具等兇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險方法,正在或者準備實施暴力行為的人員,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緊急情況下或者警告后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六十三條 恐怖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和應對處置信息,由恐怖事件發(fā)生地的省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tǒng)一發(fā)布;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發(fā)生的恐怖事件,由指定的省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統(tǒng)一發(fā)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報道、傳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動的實施細節(jié);不得發(fā)布恐怖事件中殘忍、不人道的場景;在恐怖事件的應對處置過程中,除新聞媒體經負責發(fā)布信息的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批準外,不得報道、傳播現(xiàn)場應對處置的工作人員、人質身份信息和應對處置行動情況。

    第六十四條 恐怖事件應對處置結束后,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幫助受影響的單位和個人盡快恢復生活、生產,穩(wěn)定受影響地區(qū)的社會秩序和公眾情緒。

    第六十五條 當?shù)厝嗣裾畱敿皶r給予恐怖事件受害人員及其近親屬適當?shù)木戎?,并向失去基本生活條件的受害人員及其近親屬及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衛(wèi)生、民政等主管部門應當為恐怖事件受害人員及其近親屬提供心理、醫(yī)療等方面的援助。

    第六十六條 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對恐怖事件立案偵查,查明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依法追究恐怖活動組織、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應當對恐怖事件的發(fā)生和應對處置工作進行全面分析、總結評估,提出防范和應對處置改進措施,向上一級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報告。

    第七章 國際合作

    第六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jù)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平等互惠原則,與其他國家、地區(qū)、國際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合作。

    第六十九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jù)國務院授權,代表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和有關國際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政策對話、情報信息交流、執(zhí)法合作和國際資金監(jiān)管合作。

    在不違背我國法律的前提下,邊境地區(qū)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經國務院或者中央有關部門批準,可以與相鄰國家或者地區(qū)開展反恐怖主義情報信息交流、執(zhí)法合作和國際資金監(jiān)管合作。

    第七十條 涉及恐怖活動犯罪的刑事司法協(xié)助、引渡和被判刑人移管,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七十一條 經與有關國家達成協(xié)議,并報國務院批準,國務院公安部門、國家安全部門可以派員出境執(zhí)行反恐怖主義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派員出境執(zhí)行反恐怖主義任務,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

    第七十二條 通過反恐怖主義國際合作取得的材料可以在行政處罰、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jù)使用,但我方承諾不作為證據(jù)使用的除外。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七十三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事權劃分,將反恐怖主義工作經費分別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國家對反恐怖主義重點地區(qū)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對應對處置大規(guī)??植朗录o予經費保障。

    第七十四條 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有關部門,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職責,建立反恐怖主義專業(yè)力量,加強專業(yè)訓練,配備必要的反恐怖主義專業(yè)設備、設施。

    縣級、鄉(xiāng)級人民政府根據(jù)需要,指導有關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建立反恐怖主義工作力量、志愿者隊伍,協(xié)助、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

    第七十五條 對因履行反恐怖主義工作職責或者協(xié)助、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導致傷殘或者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相應的待遇。

    第七十六條 因報告和制止恐怖活動,在恐怖活動犯罪案件中作證,或者從事反恐怖主義工作,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經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提出申請,公安機關、有關部門應當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接觸被保護人員;

    (三)對人身和住宅采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四)變更被保護人員的姓名,重新安排住所和工作單位;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公安機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前款規(guī)定,采取不公開被保護單位的真實名稱、地址,禁止特定的人接近被保護單位,對被保護單位辦公、經營場所采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以及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第七十七條 國家鼓勵、支持反恐怖主義科學研究和技術創(chuàng)新,開發(fā)和推廣使用先進的反恐怖主義技術、設備。

    第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因履行反恐怖主義職責的緊急需要,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可以征用單位和個人的財產。任務完成后應當及時歸還或者恢復原狀,并依照規(guī)定支付相應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補償。

    因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對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補償。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補償。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九條 組織、策劃、準備實施、實施恐怖活動,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的物品,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的服飾、標志,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為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提供幫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參與下列活動之一,情節(jié)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的;

    (二)制作、傳播、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的;

    (三)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服飾、標志的;

    (四)為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者實施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活動提供信息、資金、物資、勞務、技術、場所等支持、協(xié)助、便利的。

    第八十一條 利用極端主義,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jié)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強迫他人參加宗教活動,或者強迫他人向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提供財物或者勞務的;

    (二)以恐嚇、騷擾等方式驅趕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員離開居住地的;

    (三)以恐嚇、騷擾等方式干涉他人與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員交往、共同生活的;

    (四)以恐嚇、騷擾等方式干涉他人生活習俗、方式和生產經營的;

    (五)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

    (六)歪曲、詆毀國家政策、法律、行政法規(guī),煽動、教唆抵制人民政府依法管理的;

    (七)煽動、脅迫群眾損毀或者故意損毀居民身份證、戶口簿等國家法定證件以及人民幣的;

    (八)煽動、脅迫他人以宗教儀式取代結婚、離婚登記的;

    (九)煽動、脅迫未成年人不接受義務教育的;

    (十)其他利用極端主義破壞國家法律制度實施的。

    第八十二條 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動犯罪、極端主義犯罪行為,窩藏、包庇,情節(jié)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或者在司法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jù)時,拒絕提供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三條 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對國家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的辦事機構公告的恐怖活動組織及恐怖活動人員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未立即予以凍結的,由公安機關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罰款,并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可以并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八十四條 電信業(yè)務經營者、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提供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未依照規(guī)定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進行防范、調查恐怖活動提供技術接口和解密等技術支持和協(xié)助的;

    (二)未按照主管部門的要求,停止傳輸、刪除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保存相關記錄,關閉相關網(wǎng)站或者關停相關服務的;

    (三)未落實網(wǎng)絡安全、信息內容監(jiān)督制度和安全技術防范措施,造成含有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內容的信息傳播,情節(jié)嚴重的。

    第八十五條 鐵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貨運和郵政、快遞等物流運營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實行安全查驗制度,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或者未依照規(guī)定對運輸、寄遞物品進行安全檢查或者開封驗視的;

    (二)對禁止運輸、寄遞,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者客戶拒絕安全查驗的物品予以運輸、寄遞的;

    (三)未實行運輸、寄遞客戶身份、物品信息登記制度的。

    第八十六條 電信、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業(yè)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未按規(guī)定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或者對身份不明、拒絕身份查驗的客戶提供服務的,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住宿、長途客運、機動車租賃等業(yè)務經營者、服務提供者有前款規(guī)定情形的,由主管部門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依照規(guī)定對槍支等武器、彈藥、管制器具、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核與放射物品作出電子追蹤標識,對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檢示蹤標識物的;

    (二)未依照規(guī)定對運營中的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核與放射物品的運輸工具通過定位系統(tǒng)實行監(jiān)控的;

    (三)未依照規(guī)定對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管理,情節(jié)嚴重的;

    (四)違反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對管制器具、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決定的管制或者限制交易措施的。

    第八十八條 防范恐怖襲擊重點目標的管理、營運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制定防范和應對處置恐怖活動的預案、措施的;

    (二)未建立反恐怖主義工作專項經費保障制度,或者未配備防范和處置設備、設施的;

    (三)未落實工作機構或者責任人員的;

    (四)未對重要崗位人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或者未將有不適合情形的人員調整工作崗位的;

    (五)對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未依照規(guī)定配備安保人員和相應設備、設施的;

    (六)未建立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tǒng)值班監(jiān)看、信息保存使用、運行維護等管理制度的。

    大型活動承辦單位以及重點目標的管理單位未依照規(guī)定對進入大型活動場所、機場、火車站、碼頭、城市軌道交通站、公路長途客運站、口岸等重點目標的人員、物品和交通工具進行安全檢查的,公安機關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下罰款,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十九條 恐怖活動嫌疑人員違反公安機關責令其遵守的約束措施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九十條 新聞媒體等單位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事件信息,報道、傳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動的實施細節(jié),發(fā)布恐

    • 共3頁 本頁共有7770個字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關閱讀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福利一区二区1000集一级,午夜av在线免费高清,日本AⅤ永久免费网站WWW,亚洲欧美第一页自偷自拍
  • <dd id="qomhi"><legend id="qomhi"></legend></dd>
  • <menuitem id="qomhi"></menuitem>